原标题: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心理康复指导⑤丨焦虑了怎么办?
防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很多人的内心却因疫情伤痕累累。焦虑、失眠、恐惧、抑郁、倦怠、疲劳……这些情绪反应如果不及时调整,可能会出现心理创伤,影响身体复原和工作的恢复。
为此,我们连载了由 我院神经内一科主任何金彩教授主编的《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心理康复指导手册》,希望可以帮助抗疫一线和受疫情影响的民众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免疫力,恢复身心健康,顺利过渡到正常生活工作状态。
焦虑了怎么办?
正常的焦虑会提高人的反应程度、会让人的思维变得更敏捷、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容易作出决策等,然而过度焦虑状态,则会影响睡眠、社会适应,变得易激惹等。 疫情期间,许多隔离人员由于自身状况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出现了持续的焦虑状态,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尤其是医护人员,连轴高强度工作及患者病情变化之快,容易导致出现难以调节的焦虑情绪。如果出现了影响日常生活的焦虑状态,我们要及时处理,通过心理行为调整达到自我康复的目的。
2. 允许接纳焦虑,更好地与情绪共处:追问式思索:“自己担心或害怕的究竟是什么?”疫情当前,任何人都也许会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的情况。要理解和接纳自己这样的状态,告诉自己这是面对特殊情境的正常反应;也要理解它们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程度会逐渐减轻。
3. 调整认知:焦虑情绪往往与我们的消极想法有关。疫情之下,生存本能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出现很多灾难化的担忧和联想。此时我们大家可以问问自己:这个想法符合现实吗?如果不符合,符合现实的想法是什么?支持和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还有别的的可能吗?如果符合现实,这些想法对我有什么影响?是帮助我处理问题还是让我变得更害怕?如果我的朋友和我现在一样的处境,我会和他说什么?
4. 保护自我:适当了解疫情相关信息,只关注官方平台发布的权威信息,做好自我信息防护。不实的信息也可以带来次生伤害,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特别是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要保护好自己身心的健康。
5. 亲友相互支持:倾诉,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焦虑。如果家人也处于担忧之中,当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并发现是同样的心情时,也会带来释然。还可以给你记挂的亲友打个电话发条微信,主动询问他们的情况,分享你的感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6. 保持生活规律:虽然在休假,但尽量保持跟平时一样的规律,睡眠、进食、运动、娱乐、家务都不能缺少。在必要的防护下,丰富且规律的生活能提高我们的心理免疫力,更有信心和力量面对不断变化且未知的风险。医护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所承受的压力下要适当休息,不要超负荷地压榨自己的精力。
7. 利用兴趣爱好:想想你现在或曾经有哪些兴趣爱好?那么就花一些时间去做这些可以让自己平静和愉悦的事情,当然还可以跟家人一起分享。比如听音乐、阅读、画画、冥想、厨艺、运动……
8. 放松技术。
9. 心理行为的调整可以慢慢帮我们克服焦虑情绪,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可能效果不太显著,不要因此否定一切,我们要关注自己轻微的变化,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
10.如果通过以上的调整方法,焦虑情绪仍未好转并影响日常生活,请不要犹豫,立刻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来源:神经内一科
主编:何金彩
参编:范凯丽、周胜男、宋嘉盈、程琳、林岗强、柳海圩、谷赢赢、栾晓倩
编写秘书:范凯丽
编辑:王坚连
审核:陈肖俊、郑雅尹、黄丽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