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痛风的认识误区
关于痛风的两个认知误区,你了解多少?本文将介绍痛风的两个误区。
痛风认知误区一:关于秋水仙碱的用法
1)目前认为痛风急性期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与大剂量秋水仙碱相比同样有效而且副作用明显减少(国内外痛风诊治指南推荐急性期使用秋水仙碱 0.5 mg,每日 3 次),过去吃到拉肚子的中毒剂量的用法犹如“饮鸩止渴”,已被淘汰。
2)非急性期需要用秋水仙碱吗?
痛风缓解期的首要任务是降尿酸治疗没错,但痛风缓解期是需要同时使用秋水仙碱预防性抗炎。所谓的预防性抗炎,就是在服用降尿酸药物的同时,每天吃0.5mg(1片)的秋水仙碱,指南推荐疗程不少于半年。
因为,服用降尿酸药物以后,血尿酸水平骤降,容易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加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不但可以减少痛风的急性发作,还可以减少尿酸的反复波动,更有利于持续平稳降尿酸达标。
痛风认知误区二:痛则治不痛不治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 “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会积极配合治疗,但在缓解期的时候立马停药,早把医生交代的医嘱忘到“九霄云外”,继续海吃海喝。
殊不知痛风治疗除了急性发作期治疗,痛风治疗的关键在于慢性维持期治疗,只有把血尿酸控制达标了,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再次发作及防止由高尿酸血症导致的相关疾病。
若只是“痛治、不痛不治”完全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尿酸水平,以后的痛风发作将会越来越频繁,由此带来的远期危害往往十分严重,如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病、脑卒中、心肌梗塞等,所以治疗痛风是个长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
二、痛风的饮食调理
一般情况下,患者发作之前并无明显表现,有些人会觉得全身无力、关节疼痛等。比较典型的是患者夜间睡觉会因关节突然作痛而惊醒,且会愈来愈痛,大概十二小时就会达到痛感的最高峰,且那种疼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
持续发作数天或数周后,痛感会自行缓解,但不代表以后不会再次发作,反而会越来越频繁,且感到疼痛的关节也会越来越多。另外,肾脏负累越来越重,导致病变。
痛风患者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1、禁食海鲜、动物内脏,像是鱼虾蟹、猪肝、猪肾等食物都不能吃,避免诱发痛风。
2、禁止喝酒,酒会阻碍尿酸的排出,很容易诱发疾病。
3、脂肪量高较高食物尽量不吃,同上述理由,脂肪会减少尿酸的排出,导致痛风发作。
4、对于蛋白质的摄入也有要求,根据身高体重限定摄入量,要以鸡蛋和牛奶为主要摄入源,若要吃肉类,比如瘦肉、鸡鸭肉等,必须经过高温煮熟并去掉汤再食用,禁止吃卤肉和炖肉。
三、痛风的治疗原则分析
痛风是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因体内嘌呤代谢异常,血中的嘌呤代谢产物——尿酸含量增高所致。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痛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那么,痛风治疗原则是怎么样呢?
痛风治疗原则
痛风治疗原则遵循着“分期、分级、联合、综合”。即根据痛风发病的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多种药物联合,同时兼顾痛风合并症的综合治疗。具体痛风治疗原则如下:
1、痛风的分期治疗原则:
①高尿酸血症期: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阶段,根据指南要求,决定是否需要降尿酸治疗;
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镇痛是该期的主要治疗原则;
③间歇期:为两次痛风发生之间的间歇。该期无关节疼痛、肿胀等痛风症状。该期治疗的原则为在降尿酸的同时,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3~6个月;
④慢性期:降尿酸、镇痛、碱化尿液同步进行;⑤肾病期:避免使用损伤肾脏药物,同时长期降尿酸治疗。
2、痛风的分级原则:
对痛风常见症状、体征如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痛风石及肾功能不全等尽可能进行量化,根据量化赋分情况 ,决定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如关节疼痛分级采用的是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法。该方法将疼痛的程度用0~10共11个数字表示。其中,0表示无痛,10代表最痛,病人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0~10个数字中挑选一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该法简单、准确、可操作性强,已为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
四、痛风的主要症状
1、临床诊断急性痛风的标准: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伴有血尿酸增高,秋水仙碱和痛风清治疗有效,即在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数小时内,每1~2小时秋水仙碱0.5~1mg,如果是急性痛风,一般在服药2~3次后,关节立即不痛,从寸步难行到可以行走。
2、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的标准: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或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有尿酸盐结晶。上述三项符合一项者即可确诊。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检查和X线征象等12条中的6条者,可确诊为痛风:
(1)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2)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到高峰。
(3)单关节炎发作。
(4)观察到关节发红。
(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7)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8)可疑的痛风石。
原标题:痛风总疼有什么影响痛风的日常护理